游记攻略

拼命加载中···

深圳国旅——明长城遗址徒步线路攻略

时间:2015-04-06浏览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深圳国旅——明长城遗址徒步线路攻略

从阳方口到利民镇
  
  阳方口是明长城山西关隘。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.阳方镇重要口旧为九牛口.

长城过恢河地段,原建有九孔石桥一座,与两侧长城衔接,每个桥孔内又有一铁牛镇守。后铁牛被水冲走,桥亦坍塌,更今名。阳方口堡城,东靠长方山,西傍恢河,为明嘉靖十八年(1539)巡抚陈讲所筑,万历四年(1576)增修。堡城周1公里左右。有“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”之称。顾祖禹在《读史方舆纪要》中论述阳方口堡战略地位时说:“大同有事,以重兵驻此,东可以卫雁门,西可以援偏关,北可以应云朔,盖地利得也。’现阳方口亦为晋西北、大同、大原的交通枢纽。北有同蒲、宁苛两条铁路,还有忻州至保德,崞阳至偏关,水泉、阳方口至平鲁等三条公路干线通过。
  
  阳方口量城今已残毁,尚存城北砖券拱门,用横木支撑着,供行人来往。阳方口西的长城存夯土残墙和土筑墩台。阳方口东长城尚存部分砖砌墙体,井有三座砖砌空心敌楼保存较好。
  
  利民堡简介
  
  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隘,位于山西省朔州市,为明成化十七年(1481)所筑。嘉靖十八年(1539)设守备,今城堡夯土墙残存,城东砖券拱门完整,门额上嵌有一匾,阴刻横书“利民塞”。城堡附近长城黄土夯筑墙体尚存,包砌砖石皆无。
  
  徒步需知:
  
  山西属高原气候,早晚温差大,晚上注意保暖,白天注意防晒,每天只有一次能够补充饮用水,所以每次每人至少需要补充三升。
  
  交通:
  
  坐火车到达朔州,从朔州火车站坐长途车到阳方口,大约一个小时,从阳方口开始徒步五日最后到达利民镇,从利民镇坐班车返回朔州。
  
  最佳时间:
  
 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是当地农民播种和收获的季节,五一可以看到春天降临大地,嫩绿的杨树,各色的野花,还有农民在田间播撒着希望;十一可以欣赏秋天的多彩多姿,分享农民收获的喜悦。
  
  地名海拔(M)
  
  阳方口1,269
  
  大水口1,332
  
  龙元村1,590
  
  马头山1,601-1,568
  
  石板沟1,627-1,763
  
  靳家洼1,907
  
  石湖岭1,848
  
  西沟1,775
  
  歇头厂1,951
  
  利民堡1,869
个人明长城遗址徒步计划:
  
  本来是想看看陕北的路线,无意中翻到了山西内蒙交界的地方,看到了长城的标记,仔细看看,研究除了一条关于长城遗址土布的线路,计划秋天去的。不过过了三伏,那么靠北边的地方应该不热了,八月底也许就是个很好的时间选择。
  
第二天早上到丰镇下车
  
  D2:丰镇下车后吃饭,准备干粮和水,而后沿208国道坐车到得胜堡,208国道南北穿越古长城。预计中午之前就能到得胜堡,开始长城穿越之旅。
  
  D3-D4、从得胜堡有两条线路可以选择,一是向东走,阳高县沿线的长城,另一条是向西走,到左云县。我计划是走西边,从得胜堡到宁鲁堡,从地图看大约40公里,正好是两天多的路程。也可以继续向西走多一天,看自己的时间了。
  
  D4、当晚返回大同市,临汾吃午饭后返回。
  
  总计四天四夜,不过时间充足的话最好能走上三天最爽了。
  
  山西灵丘明长城遗址
  
  今境内遗存较完好的是明代内长城,属东路内三关段。修筑年代多为万历年间。灵丘境内长城经过白崖台、三楼、下关、狼牙沟等4个乡,大部分处于灵丘与邻县繁峙、阜平、涞源的界山之上,时内时外。其基本走向是:北端出繁峙县团城口进入灵丘境内西跑池,向南至平型关出灵丘又进入繁峙境内。西南端由繁峙县神堂堡西北又进入灵丘境内牛邦口,向东南至阜平县吴王口,由吴王口转向东北又进入灵丘下关乡青羊口、潘家铺,然后跨海拔1468米的铁角山到铜录崖。再转向东北经西湾、檀山岭、龙须台,向北经大地、狼牙沟,跨海拔1716米的狼牙山又向东北经荞麦茬、青羊树、将峪门,东出灵丘进入河北涞源县境。灵丘境内长城全长约100公里。
  
  长城城墙由毛石砌筑,依山傍岭,蜿蜒曲折。存高3—4米,宽约2—3米。县境内现存砖砌空心敌楼14座(茨字一号、二号、七号两座、十一号、十二号、十三号、十八号、二十号、二十一号,插字四十七号,四十八号、四十九号、五十号)。
  
  牛邦口段原有敌楼4座,现存3座,为“茨字二十一号台、二十号台、十八号台”。中间“茨字十九号台”于1968年修筑京原公路时拆毁,楼内有一石碑,碑文内容为:明万历二年(1574)春,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汪道昆等,阅视蓟辽保真边务至此。该碑现存牛邦口村内,碑体完整,字迹基本能辨认。二十一号台居村西的四台山顶上,砖楼较完好,四面垛口齐全,楼四门居两个箭窗之间,门额上嵌有石匾,刻“茨字贰拾壹号台”。公路南十八号台敌楼保存完好。顶上垛口全存。东、南、北三面墙各开有3个箭窗,西墙开有一门居两箭窗之间,门额上嵌有石匾,阴刻横书“茨字拾捌号台”。牛邦口现存3座敌楼,楼顶原为木板制作,早已毁坏。下关乡潘家铺村北3华里的一条沟谷里,有3座敌楼(十一号台、十二号台、十三号台),相距百米左右。铜录崖村南七号台,为现存较好的一座敌接,楼东、西、北三面各开有三个箭窗,窗下有半尺见方的瞭望孔。南侧墙上开有一门,门额上嵌有石匾,阴刻横书“茨字柒号台”。铜录崖村北亦有敌楼一座,编号也为“茨字六号台”。
  
  在灵丘县的龙须台村和涞源县的狼牙口村交界处、狼牙山西南侧,两座山峰之间设一关口,关口两侧石砌城墙较完整。关门石砌券门尚存,关门洞内外各嵌石匾一方,外侧匾为阴刻横书“狼牙口”3个大字,里侧匾刻“狼牙险道”,匾头题“钦差整饬井陉等兵备兼理马政驿传、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乔严”,匾尾属“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中秋吉旦立”。长城过狼牙山后为”插”字号空心敌楼,插字号由涞源插箭岭排起,最西为灵丘荞麦茬村东南的“插字五十号台”。该敌楼保存较好,与其他台不同的是东西两面墙各有一门,分居两箭窗之间,南北两面墙各有四个箭窗,门匾完好,字迹清楚。
  

  敌楼的结构特点,一般为台高10米左右,平西方形,基座由条石砌筑,墩台为大回廊式结构,置箭窗、了望孔、绦口,建为上下两层。第二层门顶上嵌石匾一方,上刻“x字xxx号台”。

此文章由深圳国旅发布:http://www.haocits.com/

电话咨询13794496446 在线咨询